在耳鼻喉科門診,幾乎天天會有這類抱怨的病人,尤其以中年女性更為常見。隨著民眾的健康意識益加高升的此時,此類病患有上升的趨勢(當然,有可能是因為造成此一症狀的源頭愈來愈常發生---如鼻過敏或胃食道逆流人口增加等)。
在耳鼻喉及頭頸專科醫師作完耳鼻喉科理學檢查後,包括用精密光纖內視鏡檢查過:鼻部、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喉部、聲帶(聲門)、及食道入口之後,常常看不見很明顯的腫塊、腫瘤或異常,只見在杓狀軟骨的黏膜有變紅,聲帶有輕微水腫而已。然而,這微小的發現可能就是造成患者不適的原因。
所謂「慢性咽喉炎」,常常會造成患者有喉頭異物感,輕微疼痛,吞嚥不適等等而來就醫。原因可以有很多,常見的可分為由上面、中間、下面三個部份。上面部份即指上面的鼻咽部倒流而下的鼻分泌物長期剌激,如鼻過敏、鼻竇炎等。中間部份指慢性扁桃腺肥大或發炎、慢性舌扁桃肥大或發炎、舌根會厭囊腫、莖突過長症等。下面部份指喉咽逆流、胃酸逆流而剌激杓狀軟骨及聲帶構造。
當然,在面對此一主訴時,耳鼻喉科醫師會先替患者排除咽部、喉部腫瘤,之後再尋找可能的病因。針對前述的上、中、下而開立藥物治療。但因為其病因常常也是慢性的,甚至只能控制、改善而無法有真正藥到病除的效果,患者及醫師雙方常常在治療過程中頗有挫折感。其實,除了少數是可以用手術移除病因外,患者需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而藥物在這一方面可以有輔助的效果,但更重要的是患者心理不要有太多的擔心,在部份逆流性病因患者則須配合生活方式改變,如睡前二小時內盡量勿攝食,咖啡、巧克力、油炸等易造成逆流食物亦宜避免,平躺休息睡覺時可以稍微墊高枕頭等。這樣一來,在治療過程中就可以免除不斷地作doctor shopping或失望了。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的是,若患者為年紀大或有煙、酒、檳榔的使用史,或是有頸部不明腫塊、吞嚥困難、體重明顯減輕者,仍舊需尋找耳鼻喉頭頸專科醫師,仔細檢視下咽部、喉部及食道等以排除腫瘤之可能性,必要時也須作胃鏡檢查食道、胃部等上消化道系統查明其它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