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一種耳鼻喉科的疾病是當病人還沒坐下來時,醫生就已經可以作初步的診斷了,那就是「音聲沙啞」。因為當患者還在和醫生、護士簡單對話時,沙啞的聲音就已經使人印象深刻了。由於工商社會時代,大部份的人須要用談話的方式溝通工作上的事情,加以下班後的活動仍舊話說得十分多時(如媽媽教導小孩時、KTV唱歌時、茶餘飯後討論過度「激烈」時等等),就容易因此而使得我們的聲帶過度使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其中最常見聲帶疾病之一就是所謂的「聲帶長繭」(見附圖),而它最常發生的位置是位在聲帶前1/3處,亦即其在發聲時振動最明顯的位置。起初的傷害可能只是此一最大振動點的輕微突起,尚未有纖維化之現象,此時倘若患者可以配合適度限制聲音之使用,學習正確發聲方式,以及藥物輔助治療,應當還不至於須要動手術治療;然而,若發現的太晚,持續用不正確的方式發聲或使用過度,纖維化之後的「繭」就會變得難以用藥物或發聲練習治療,「喉部顯微鏡手術」變成主要的治療方式。


喉部顯微鏡手術方式為,耳鼻喉專科醫師在顯微鏡的輔助下,經口腔(頸部不會有傷口)將位在喉嚨深部的聲帶放至最大,以方便檢視以及移除病變處。手術的時間約為30至60分鐘,術中出血量極少,且術後少有疼痛或出血現象。但由於手術切除的部位為聲帶振動最激烈處,故術後均需「禁聲」至少一週,以防止手術之傷口再度產生肉芽組織或纖維化現象產生而導致復發。

除了禁聲外,患者在術後的注意事項很少,僅建議宜避免剌激性食物、飲料等而已。在術後門診追蹤二次即可。故「喉部顯微鏡手術」在耳鼻喉頭頸科的手術領域中算是較簡單、無明顯危險性但術後效果確蠻顯著的手術之一。不過如果患者在術後仍舊有著術前使用過度或不當使用之習慣的話,還是會有復發的可能而須再度接受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r.Tony 的頭像
    Dr.Tony

    陽光診所的溫馨小窩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