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啊!我的耳朵流水,有時混雜有臭味,這樣已經困擾我很久了,最近加上聽力突然變壞,我們附近的耳鼻喉開業醫師介紹我來看您,說是手術比較好,張醫師您覺得我的病情嚴不嚴重呢?需不需要手術?手術會不會好?需要住院幾天?聽力會不會恢復?…」。一連串的問題緊接在病人坐上診察椅後提出。這是我們經常在門診可以聽到的抱怨及看到的疾病。

第一種中耳炎一般的主訴大概不離前面所說的。大部分發生在成年人疾病常可追溯到小時候,因為感冒造成中耳炎,引起耳膜穿孔。急性期過後就不再流水,但再度感染時又會有分泌物流出,如此反反覆覆破壞耳朵的構造,引起聽力喪失、耳鳴、眩暈,甚至有真珠瘤的生成。

第二種中耳炎叫滲液性慢性中耳炎,大多發生在學齡期。這種中耳炎會分泌很多的黏稠液體,除了聽力喪失外常無明顯症狀,原因是急性中耳炎後,耳膜雖然沒有穿孔,但中耳的積水一直沒有消失。可能與腺樣增殖體肥大,阻塞或發炎而影響耳咽管功能有關,此類中耳炎常因聽力愈來愈差,引起學校功課退步。從理學檢查及聽力檢查即可知道此疾病。

第三種叫危險型慢性中耳炎,這是慢性中耳炎併膽脂瘤(又叫真珠瘤)。臨床上是有反覆再發的耳朵流水,並常有惡臭,中耳局部所見是鼓室頂部或邊緣部或隱窩穿孔。膽脂瘤又名真珠瘤,名字好聽但卻是放置在中耳的炸彈,隨時有爆發的可能,因為它會對骨質不斷的侵蝕,壞死的落屑加上感染,破壞骨質,侵蝕中耳附近重要的器官,如向前侵犯時正好是大腦,向後侵犯則是乙狀竇及小腦。如果這些地方被侵犯就會造成腦炎、腦膜炎、腦膿瘍或是侵犯內耳、面神經,導致暈眩或面神經麻痺,使病人眼無法合閉,口角歪一邊了。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由於文明進步,飲食西化以及現代人層出不窮的生活壓力,在高經濟成長的同時,因為動脈血管等疾病所衍生的眩暈、耳鳴、頭痛或聽力喪失的疾患也有日益增加的趨勢,而當您罹患上述疾病時,更應該對其有進一步之了解或認識。

一、所謂「眩」是倒轉,視線不穩定的意思;而「暈」則是圍起來作旋轉的意思。若您覺得「屋子或天花板在旋轉、或是自身在旋轉」, 即表示對空間的定位感發生錯誤而患了眩暈症了。

二、什麼疾患或狀態易發生眩暈?
1.年紀大、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疾患以及頸椎骨刺等都會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引起內耳末梢缺血、缺氧而生眩暈症狀。
2.有明顯長期噪音性傷害者,亦會造成內耳末梢受器傷害而生眩暈。
3.家族成員中有高血壓、偏頭痛或美尼爾氏病者,而後兩者以女性較多,在生理期之前症狀會明顯 。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