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耳垢栓塞:原本已有的耳垢累積至某個程度時,恰好將整個外耳道塞滿

 

2. 耳咽管功能不良:常見為單側耳朵有悶塞感,聽見自己的聲音變大聲有迴音。原因常和患者耳咽管構較為狹窄或鼻咽側之耳咽管因鼻過敏或鼻倒流所影響。少見者為鼻咽腫塊或腫瘤影響耳咽管之開關

 

3. 中耳積水:中耳發炎所致,常見在罹患鼻竇炎的小朋友

 

4. 耳內異物:也是在小兒較常見。大人常見為理髮時之頭髮誤入外耳道。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王伯伯是個退休的銀髮族,除了看報運動外,偶而上醫院看看病,主要是因為伯伯的左眼常常有不適的症狀,除此之外,左邊上排的牙齒也因為持續性的慢性疼痛而需要上牙科診療椅給牙醫師治療,雖然治療後多少改善一些不適的症狀,但是仍不時地會有復發的情形。

近來王伯伯開始連左鼻部也有不舒服的症狀出現,包括鼻塞、黃鼻涕、鼻倒流等。偶而甚至有擤出黑黑臭臭的東西。飽受困擾的王伯伯於是找上了耳鼻喉科醫師診治。在經由耳鼻喉科專科醫師以光纖內視鏡診視後,並沒有發覺王伯伯的鼻子有所謂鼻息肉的問題,但是仍有類似黃鼻涕的分泌物在鼻竇的開口處,另外分泌物中有些許類似土壤的深褐色物體。於是經過數週治療無明顯藥效的情況下,醫師幫伯伯排了「鼻竇電腦斷層」檢查,並且由影像中發覺問題的所在侷限在一側的上頷竇中且有類似鈣化的影像。醫師在向伯伯解釋及討論之後,伯伯決定接受最新的「鼻竇內視鏡手術」治療,發掘問題的根源為何。

醫師在手術中很順利地打開上頷竇的開口,並發覺了問題的答案---伯伯罹患的是「黴菌性鼻竇炎」。伯伯的整個上頷竇內充滿了黑褐色的黴菌,甚至有些還溢出了鼻竇的開口,中間夾雜著黃黃的膿水。在取得細菌及黴菌的培養樣本後,醫師以破壞最少的方式將所有黴菌及骯髒的膿水沖洗出來,並以內視鏡再度檢視無殘留的黴菌後,結束了簡單的鼻竇內視鏡手術。

黴菌性鼻竇炎可分為侵犯性及非侵犯性,一般侵犯性較少見,常見於免疫系統較差的患者,如糖尿病沒有控制好的人等。而非侵犯性則較為常見。通常較會發生於中年及老年人口,且往往影響單側的鼻部。而上頷竇是最常見被波及的一個鼻竇。所謂「上頷竇」是位於眼睛的正下方,上排牙齒的上方區域,也正因為它的位置緊臨這兩個區塊,所以常見黴菌性鼻竇炎患者會有眼部不適或上排牙齒不舒服的情況。然而患者在鼻部症狀不明顯的情況下往往會和王伯伯一樣遍尋醫師而不得根治。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明是個小學生,個頭比起其它同班同學相對較小,而學校老師常注意到小明在學校的精神不是很好,常有打瞌睡的毛病。實際上,小明的爸媽注意到他常年有鼻塞的毛病,而晚上睡覺時小明打鼾的聲音很大聲,幾乎都得用嘴巴才能呼吸。不僅如此,小明也常常有吸鼻子清喉嚨的動作,老師及爸媽也覺得很奇怪,問他為何有這些動作,小明表示常常鼻子不通、鼻子後面有阻塞及異物的感覺。為了這些症狀,爸媽帶著小明跑了很多醫院及診所,後來到了耳鼻喉科用「耳鼻喉科鼻咽光纖內視鏡」診視及X光檢查後才知道原來是小明鼻子後面有個「增殖腺肥大」的問題所導致的。

所謂「增殖腺」,又可稱為「增殖體」或「腺樣體」。是位在頭部內的鼻咽部(即鼻腔接續口咽的轉彎位置)的一個扁桃組織,兩旁就是耳咽管的開口,在四、五歲時期會增大,但到在青春期會萎縮變小。增殖腺肥大常見的症狀如下:

1、張口呼吸:大部分發生於夜晚,是由於軟顎往後垂下和肥大的增殖腺重疊所致。而嚴重時白天亦會常見張口情形。

2、打鼾:仰睡時較明顯,側睡會稍微改善。嚴重者甚至產生間斷性睡眠呼吸中止。(會影響白天精神及學習能力、甚至生長激素分泌)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先生常年鼻子不通,不但經常感覺頭部昏沉、無精打采、工作沒有效率外,而且聞不出食物等東西的氣味。原本他不以為意,自己認為只是鼻子不好而已,但是他近來更常覺得有鼻涕倒流,喉嚨有黃痰卻咳不完的困擾。而家人朋友也向他反應他的聲音好像有變沙啞,說話時口腔有時會有奇怪的臭味。在家人的勸導下來到了耳鼻喉科門診,經過耳鼻喉科醫師的問診、理學檢查、耳鼻喉科「鼻竇內視鏡檢查」後發現林先生的問題其實是經年累月沒有好好治療的「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所導致的。林先生在診間也很訝異本身竟然得了鼻竇炎,於是在診間耳鼻喉科醫師向他耐心地用壁掛式解剖圖解釋,並安排放射科的X光檢查後,林先生也明暸到自己的確一直以來的不舒服是由於「慢性鼻竇炎」及「鼻息肉」在作怪導致的。於是在經過耳鼻喉科醫師以最新的「鼻竇內視鏡手術」將鼻息肉清除及生病的鼻竇腔打開並沖洗乾淨後,林先生除了有感現在鼻部內視鏡手術進步之快且顏面外部沒有傷口外,也終於再度體驗到用鼻子深呼吸的暢快感了。

「鼻竇」位於頭部(顱骨)內,它可以減輕頭部重量、調節呼吸空氣的濕度、溫度,美妙的聲音也必須靠它來調節。一旦鼻竇生病了,整個生活品質將會大幅下降,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腦炎或腦膜炎、失明、支氣管炎或肺炎。「鼻竇炎」形成原因最常見的就是鼻竇因細菌或病毒侵入造成感染而發炎,鼻竇的開口因而阻塞,導致在鼻竇腔內的積液無法順利排出,進而使用鼻竇內開始轉成蓄膿---如同水溝被雜物阻塞而造成髒、臭的情形。另外,「鼻息肉」是因為急性鼻竇炎未癒而致使鼻竇黏膜長期發炎轉而合併水腫組織逐漸形成,而這些形成的鼻息肉又進一步使得鼻竇開口更加阻塞導致慢性鼻竇炎更加嚴重,形成惡性循環。

最常造成鼻竇炎的原因除了感冒外,還有其他如: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厚、過敏性鼻炎、鼻內異物等。早期的慢性鼻竇炎,一般症狀並不是這麼明顯,有時病人只有鼻涕倒流、鼻塞、嗅覺或味覺不好、常喉嚨痛、額頭悶脹等次要症狀,很多病人就這麼拖下來,等到發覺長期黃鼻涕、無嗅覺或引發氣喘、慢性肺部疾病時,治療往往費時費力,且常常需要以手術方式治療。此外,千萬不要尋求來歷不明的民俗療法,特別是坊間廣告的燒灼療法,因為鼻竇和鼻腔之間的開口非常狹小,如果不小心被藥物燒灼到,將會造成很嚴重的沾黏及阻塞,此時的治療將會非常地棘手。

急性鼻竇炎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以細菌培養結果為導引),此外再輔以鼻竇及鼻腔沖洗等治療,一般抗生素必須使用10天以上,才足以充分抑制鼻竇內細菌生長,如果使用時間不足或斷斷續續使用,反而會培養細菌抗藥性,容易轉變成慢性鼻竇炎,鼻子沒有黃鼻涕並不代表鼻竇炎已痊癒,所以病人還是應該耐心治療,讓耳鼻喉專科醫師評估停藥的正確時機。若是拖過了治療黃金時期,此時鼻竇炎就變成慢性化了,因為鼻黏膜的恢復己不再像以往的順利,時間愈久,鼻息肉的形成將會更多、更大,鼻竇腔引流的阻塞也將更厲害,最後形成惡性循環。此時,應以「鼻竇內視鏡手術」打通阻塞部位,並且積極輔以抗生素治療,術後更應追蹤治療半年,才能確保鼻竇炎沒有復發。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鼻腔是人體中血液循環最好的幾個地方之一,加上鼻子是人體最突出處,而且隨著呼吸時空氣的流通,鼻腔隨時和外面空氣中的細菌、病毒、異物有著免疫或發炎反應,所以鼻腔的微血管也時常是處於擴張及通透性增加的狀態。而國人常有的過敏性鼻炎,也增加了血管通透性及患者用手去揉鼻子、挖鼻子的機會。這些都會使得鼻黏膜受傷或血管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大增。

在小兒、青少年鼻出血的情況中,出血處以鼻中隔前方為主,常因上述鼻過敏及運動外傷等原因造成,由於出血處在前處,較易觀察及處理,患者常可用手捏著鼻子前側數十分鐘後即可止血。若仍有持續出血時,則應由耳鼻喉專科醫師作診斷及治療。

在中老年人中,出血處有時會在鼻腔後部,由於鼻腔後部的血管叢血液循環量較大,有時出血量也很快很大,加上位在鼻腔後部,所以患者鼻血常會往鼻咽及口腔倒流,造成很大的不舒服。由於鼻子外部壓迫止血法常常壓不到後部出血點,所以此時最好盡快尋求耳鼻喉專科醫師協助。有時出血量大到連內視鏡都看不清出血點時,應當先以止血為優先,可以使用特殊材質之止血棉,利用其可瞬間膨脹數倍的特質,置於鼻腔內部及後部,將出血點壓迫止血。有時更大量之出血及倒流,甚至需要用氣球擴張術將鼻咽部暫時封住,以免影響呼吸功能。

除了外傷性的出血外,仍不能忽視其它較少見但會造成鼻出血的原因,如鼻竇炎及鼻部、鼻咽部腫瘤。鼻竇炎會因為細菌感染,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出血;腫瘤則會因其本身長出之新生血管或腫瘤擴及附近原生血管而導致出血。鼻咽部的腫瘤,尤其是鼻咽癌,初期偶爾會使患者之痰液伴有血絲,反而較少一開始就以鼻出血的方式表現。治療方式在鼻竇炎方面需使用有效之抗生素治療,最好是在作過細菌培養後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抗藥性之產生。而腫瘤方面則必須作切片確立診斷後,盡早進行一系列的檢查及治療。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一種耳鼻喉科的疾病是當病人還沒坐下來時,醫生就已經可以作初步的診斷了,那就是「音聲沙啞」。因為當患者還在和醫生、護士簡單對話時,沙啞的聲音就已經使人印象深刻了。由於工商社會時代,大部份的人須要用談話的方式溝通工作上的事情,加以下班後的活動仍舊話說得十分多時(如媽媽教導小孩時、KTV唱歌時、茶餘飯後討論過度「激烈」時等等),就容易因此而使得我們的聲帶過度使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其中最常見聲帶疾病之一就是所謂的「聲帶長繭」(見附圖),而它最常發生的位置是位在聲帶前1/3處,亦即其在發聲時振動最明顯的位置。起初的傷害可能只是此一最大振動點的輕微突起,尚未有纖維化之現象,此時倘若患者可以配合適度限制聲音之使用,學習正確發聲方式,以及藥物輔助治療,應當還不至於須要動手術治療;然而,若發現的太晚,持續用不正確的方式發聲或使用過度,纖維化之後的「繭」就會變得難以用藥物或發聲練習治療,「喉部顯微鏡手術」變成主要的治療方式。


喉部顯微鏡手術方式為,耳鼻喉專科醫師在顯微鏡的輔助下,經口腔(頸部不會有傷口)將位在喉嚨深部的聲帶放至最大,以方便檢視以及移除病變處。手術的時間約為30至60分鐘,術中出血量極少,且術後少有疼痛或出血現象。但由於手術切除的部位為聲帶振動最激烈處,故術後均需「禁聲」至少一週,以防止手術之傷口再度產生肉芽組織或纖維化現象產生而導致復發。

除了禁聲外,患者在術後的注意事項很少,僅建議宜避免剌激性食物、飲料等而已。在術後門診追蹤二次即可。故「喉部顯微鏡手術」在耳鼻喉頭頸科的手術領域中算是較簡單、無明顯危險性但術後效果確蠻顯著的手術之一。不過如果患者在術後仍舊有著術前使用過度或不當使用之習慣的話,還是會有復發的可能而須再度接受治療。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在耳鼻喉科門診,幾乎天天會有這類抱怨的病人,尤其以中年女性更為常見。隨著民眾的健康意識益加高升的此時,此類病患有上升的趨勢(當然,有可能是因為造成此一症狀的源頭愈來愈常發生---如鼻過敏或胃食道逆流人口增加等)。
在耳鼻喉及頭頸專科醫師作完耳鼻喉科理學檢查後,包括用精密光纖內視鏡檢查過:鼻部、鼻咽部、口咽部、下咽部、喉部、聲帶(聲門)、及食道入口之後,常常看不見很明顯的腫塊、腫瘤或異常,只見在杓狀軟骨的黏膜有變紅,聲帶有輕微水腫而已。然而,這微小的發現可能就是造成患者不適的原因。
所謂「慢性咽喉炎」,常常會造成患者有喉頭異物感,輕微疼痛,吞嚥不適等等而來就醫。原因可以有很多,常見的可分為由上面、中間、下面三個部份。上面部份即指上面的鼻咽部倒流而下的鼻分泌物長期剌激,如鼻過敏、鼻竇炎等。中間部份指慢性扁桃腺肥大或發炎、慢性舌扁桃肥大或發炎、舌根會厭囊腫、莖突過長症等。下面部份指喉咽逆流、胃酸逆流而剌激杓狀軟骨及聲帶構造。
當然,在面對此一主訴時,耳鼻喉科醫師會先替患者排除咽部、喉部腫瘤,之後再尋找可能的病因。針對前述的上、中、下而開立藥物治療。但因為其病因常常也是慢性的,甚至只能控制、改善而無法有真正藥到病除的效果,患者及醫師雙方常常在治療過程中頗有挫折感。其實,除了少數是可以用手術移除病因外,患者需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而藥物在這一方面可以有輔助的效果,但更重要的是患者心理不要有太多的擔心,在部份逆流性病因患者則須配合生活方式改變,如睡前二小時內盡量勿攝食,咖啡、巧克力、油炸等易造成逆流食物亦宜避免,平躺休息睡覺時可以稍微墊高枕頭等。這樣一來,在治療過程中就可以免除不斷地作doctor shopping或失望了。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的是,若患者為年紀大或有煙、酒、檳榔的使用史,或是有頸部不明腫塊、吞嚥困難、體重明顯減輕者,仍舊需尋找耳鼻喉頭頸專科醫師,仔細檢視下咽部、喉部及食道等以排除腫瘤之可能性,必要時也須作胃鏡檢查食道、胃部等上消化道系統查明其它原因。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醫生,我的寶寶呼吸有雜音,好像很不順的樣子,而且有時吸不太到空氣的感覺…」媽媽(或阿嬤)抱著自己家裡的寶貝,表情焦急地說著。
上述的狀況相信多數的耳鼻喉科醫師都會遇過。事實上,小小朋友在出生後的約前六個月的時間內,是處在所謂的「絕對鼻子呼吸」狀態,意即,小小朋友是只靠鼻子才能呼吸的,因為他們的喉部還未下降至成人的位置,所以喉部是和軟顎重疊的,而這也是為何小朋友可以邊吸吮媽媽的乳汁含在嘴中而不會嗆到。然而因為這段時間的身體構造為如此,小小朋友會因為如感冒、鼻炎、鼻竇炎等等因素,造成原本就已狹小的鼻腔,易被腫脹的鼻黏膜、分泌物所阻塞,造成吸入氣流不順暢,甚至完全的阻塞。若經醫師診視後確定為上述原因,則在作耳鼻喉局部治療後,應可舒解其症狀,當然,可以搭配簡單口服藥水等減輕其鼻子分泌量。若為鼻竇炎者,則須服用抗生素藥物治療。
另外,有一較少見的先天性喉部疾病,名為:喉頭軟化症,會造成小小朋友有吸氣性喘鳴,較嚴重者可見有胸骨上及肋骨下凹陷、餵食困難等情。然此一診斷必需由耳鼻喉科專科醫師來作確立診斷才是。(可參考「國家網路醫院」網頁:http://hospital.kingnet.com.tw/library/diagnose.html?lid=2943)
最後提醒小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阿嬤們,若六個月內的小朋友有鼻子雜音時,可以用手電筒先自己簡單檢視一下是不是有鼻屎或分泌物卡住了,先用乾淨棉棒沾清水清理一下,若仍有疑問,則建議找信任的耳鼻喉專科醫師診視。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人因為嚼食檳榔人口眾多,口腔癌發生率長期以來一直居高不下;在彰化縣更高居縣內第四位癌症死因[行政院衛生署,2006],彰化縣之口腔癌死亡率與發生率均幾乎為台灣地區的二倍。此外,香煙及酒精也視為口腔癌的致癌因子;長期食用檳榔、香煙及酒精的民眾其口腔癌發生率相對提高。 口腔癌常見的癌前病變有口腔白斑、口腔紅斑 、扁平樣苔癬變化等等。患者往往不自覺口腔癌早期的變化,因而無法及早就醫治療,以致於臨床上初次見到的口腔癌患者,其病程進展多是較為晚期,因而在治療後會有嚴重功能與美觀的缺陷;如果可以早期發現並早期治療,這種結果是可以避免的。




口腔癌是相當可怕的惡性疾病,侵患口腔、顏面部,造成病患的飲食困難、顏面畸型,病患往往無法回到社會工作,形成家庭及社會的嚴重負擔。口腔癌的治療方式,早期以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為主;晚期的口腔癌則須合併手術和放射線治療,甚至需要加上化學治療。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顯微手術的發達,病患已能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包括腫瘤切除手術、配合的冰凍切片技術,顯微重建手術,及術後的復建工作,病患失能(disability)程度減低,社會負擔成本也相對降低。

口腔癌的後續追蹤治療,初期須密切追蹤是否有腫瘤復發的情形以確保治療的成功。長期而言,更須避免再接觸致癌因子如檳榔、香煙及酒精;並且須使用咽喉內視鏡全方位追蹤上呼吸消化道是否有第二原位癌產生,如此,才可以確保口腔癌治療的成功與延長口腔癌患者的生命。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什麼是甲狀腺?
甲狀腺是一種內分泌腺體,它可以製造荷爾蒙來維持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甲狀腺會製造甲狀腺素,調節身體對甲狀腺素的需求,並運送到身體需要的地方。

甲狀腺位於頸部的中間,喉部的下方、鎖骨的上方,它的外觀像一個“蝴蝶結”分成左右兩葉。正常大小的甲狀腺是不易在脖子摸到或看到的。

何時甲狀腺不正常?
甲狀腺的疾病是很常見的,大多數甲狀腺疾病是腺體的功能亢進或低下,這種情形我們稱之為甲狀腺機能亢進或甲狀腺機能低下。有時因為功能亢進或低下,會導致甲狀腺變大,這變大的甲狀腺通常叫它“甲狀腺腫大”。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頸部位於頭胸之間,在這狹窄的有限部位通過了肌肉、神經、血管、淋巴管、氣管、食道,還有內分泌腺,包括甲狀腺、副甲狀腺與部分的唾液腺。

在談癌色變的今天,不少人偶爾在頸部觸摸到了腫塊就驚慌失措,以為得到了癌症,事實上在門診經常遇到的是摸到正常組織而誤以為是腫瘤的人,所以如果有了懷疑,切莫自作主張,最好到門診接受詳細的檢查。

頸部周圍有顎骨、胸骨、鎖骨、顳骨、脊椎等骨做為骨架,而頸部較大的肌肉如胸鎖乳突肌、二腹肌等與頸部中腺,又將頸部分為前頸部、前側頸部、後頸部、後側頸部、鎖骨上部、下頷部與下頦部,這些劃定的部位發生的腫瘤,代表了不同的疾患病源或腫瘤。

而在頸部腫塊中,最常見的就是淋巴結的腫大,在人體中器官會有固定的淋巴管引流途徑,所以特定的淋巴腫大可以藉著來推論病源,淋巴腺是人體中堅強的防衛堡壘,可以過濾遠端來的病原或腫瘤細胞,保護近端部位的器官不受侵害,也就是說淋巴腺的腫大往往是次發性的,其原發部位可能不是頸部,而在頭部,若不找出原發部位,往往無法有效治療。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耳科及神經耳科方面包括:
耳痛、耳漏、耳鳴、耳聾、眩暈、小兒中耳炎、急性中耳炎、中耳積水、慢性中耳炎、膽脂瘤、突發性耳聾、聽力障礙、外耳炎、耳黴菌、顏面神經麻痺、耳部腫瘤、耳前廔管、耳廓血腫、耳廓軟骨炎、聽神經瘤、耳異物、耳垢栓塞、小兒聽力等各種耳部疾病之檢查、治療及手術。

(2)鼻科方面包括:
急慢性鼻炎、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厚、急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過敏性鼻炎、增殖體肥大、鼻腔、鼻竇及鼻咽癌等鼻部疾病之檢查、治療及手術。

(3)咽喉科方面包括: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扁桃腺炎、慢性咽喉炎、咽喉異物、聲音沙啞、聲帶結節、聲帶息肉、聲帶病變、急性會厭炎、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口腔潰瘍、口腔白斑、喉部腫瘤等咽喉部疾病之檢查、治療及手術。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打鼾是一種常見的睡眠異常現象,大多數人並不以為意,甚至把它視為正常,但打鼾事實上是一種身體異常的警訊:它可以造成夫婦反目、朋友失和、工作效率減低、失去工作、工作疲倦、車禍、脾氣不好…等等因睡眠不足而造成的後遺症,但這只是一部份的結果而已,如果更進一步的惡化,更會引發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造成健康上的問題,例如: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等毛病,所以我們必須好好面對這兩個問題以及好好治療它們所引發的問題。

二﹑正常的睡眠呼吸及不正常的睡眠呼吸:
1.呼吸是最簡單的事情,出生嬰兒都會。
2.如果呼吸道受阻塞,例如感冒鼻塞,此時會使呼吸極不順暢,我們可以張口呼吸來得到較舒暢的呼吸方式,但如因睡眠咽喉部的結構受阻就會發生打鼾及呼吸中止的現象。
3.打鼾時呼吸道局部阻塞,如軟顎或懸雍垂太鬆弛或扁桃腺肥大及舌頭肥厚等現象。
4.鼻子的毛病,例如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厚或長鼻息肉等造成鼻子阻塞的毛病都會加重打鼾或睡眠呼吸中止的病狀,有時鼻子毛病本身就會引起打鼾及呼吸中止。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醫師,扁桃腺發炎有那些症狀?該如何治療呢?」
答:一般急性扁桃腺炎多為細菌感染所引起,其中又以鏈球菌系最多,常會發燒到39~40℃,往往伴有畏寒、全身倦怠、頭痛等,尤其局部有明顯的喉嚨痛及吞嚥疼痛,於門診檢查所見,可發現扁桃腺發紅腫脹,尤其可見膿栓形成,以上症狀約會持續一星期左右,一般採用抗生素治療及症狀治療,此外,當有膿栓形成時,必須及早去除,以免拖延病程導致高燒不退,因此,當您懷疑自己患了急性扁桃腺炎時,請及早至耳鼻喉科就診,以獲致最佳之診療。

二、「扁桃腺急性發炎如治療不當,會有那些併發症呢?」
答:由於它是一種細菌性感染,且患者此時的抵抗力大都較為不足,所以患者若覺得症狀較初期扁桃腺炎更為嚴重時,可能病情已惡化成扁桃腺周圍膿瘍,甚至會導致咽部或頸部的深層感染而危及生命;另外,不說您可能不知道,由於免疫反應的關係,它會導致腎炎、心肌炎、風溼性關節炎等遠處或全身性疾病,至於在小孩子也可能會對周圍的器官發生不良的影響,如反覆發生的中耳炎或頸部淋巴結腫脹等。

三、「醫師,我的小孩子扁桃腺腫得好大,到底要不要割掉呢?」
答:一般說來,8~10歲前的扁桃腺腫大假如沒有伴隨種種臨床症狀,應該不算是病態,繼續定期於門診追蹤即可,但若青春期後持續肥大,就得特別加以注意了!在下列這些情形,醫師通常會建議施行扁桃腺切除術: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臉上常掛著綿延到天邊的鼻涕嗎?常常得清一清喉嚨裡不知從那兒的痰嗎?我家小孩為什麼常咳嗽流鼻水好久好久?到底是感冒、過敏、鼻息肉還是鼻竇炎,我們今天來瞭解瞭解。
感冒:一般人所說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發炎,症狀有鼻塞、流鼻涕、頭痛、頭昏、打噴嚏、眼晴流眼淚、喉嚨痛、咳嗽、全身無力、酸痛、和發燒的現象,食慾及體力也會變差,大多在1~2週內可以痊癒。感冒可能因為繼發性細菌感染引起併發症:中耳炎、頸部淋巴腺炎、喉頭炎、支氣管炎、肺炎、急性鼻竇炎、咽部扁桃腺炎。由於引起感冒的病毒並非只有一種,有上百種病毒都會引起這種感染。這些病毒大多是經由空氣傳染,偶而也可以藉由直接接觸傳染,因此在感冒流行的季節裡,可能接受到不同種類的病毒,接二連三的感冒,並不足為奇。

鼻過敏:
鼻過敏一般分為有明確過敏原的過敏性鼻炎和無明確過敏原的血管運動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病理生理學是外來過敏原,如家塵、花粉、黴菌、食物等,刺激免疫系統,使漿細胞產生特異性抗體,引發過敏反應;而血管運動性鼻炎則被認為是交感及副交感神經對鼻黏膜血管控制的不平衡所引起。過敏性鼻炎的特殊症狀是鼻部搔癢、打噴嚏、流水樣鼻水和鼻塞,其他還有頭痛、嗅覺障礙和眼結膜方面的症狀。在台灣,以常年性、以?類為主要過敏原的過敏性鼻炎佔大多數。它也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疾病,大約每四到五人中就有一人鼻過敏的毛病。鼻過敏的併發症有嗅覺不良、鼻塞引起的睡眠障礙、鼻竇炎及耳咽管功能不良。鼻過敏的診斷,以病史的蒐集、直接的理學檢查,及特定過敏原的檢驗為主。其他的輔助檢查工具,有如鼻細胞圖, 鼻誘發試驗, 鼻壓計 ,聲反射鼻量計, 鼻體積計, 也具有輔助診斷的功能。儘管診斷工具推陳出新,但是是否與病人之實際病情相符,仍是最重要、且最具決定性的因素。

鼻竇炎:
人體的副鼻竇與鼻子之間有交通的管道,鼻子裡面的細菌就可以在感冒的時候趁機侵入副鼻竇,而引起發炎。得到感冒的人如果有鼻竇炎的併發症的話,大多是在感冒三到五天以後發病。急性鼻竇炎的症狀包括持續的膿性鼻涕、鼻塞、臉部腫脹及壓痛、 頭痛、感覺鼻子裡有臭味等。因為鼻竇炎是細菌感染,所以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鼻竇炎成因:大致可分為三類:(一)未治癒之急性上呼吸道炎、急慢性鼻炎或急性鼻竇炎移行而形成上呼吸道發炎或急慢性鼻炎會形成鼻黏膜之發炎及腫脹,如治療不適當,使鼻竇無法暢通,聽任細菌在鼻竇內繁殖,炎症反復再發,即移行成慢性鼻竇炎。(二)齒源性鼻竇炎:牙根與上頷竇底部很接近,如大臼齒或小臼齒的牙根發炎了,細菌可能侵入上頷竇內形成上頷竇炎。(三)機械阻礙鼻竇開口:鼻竇通往鼻腔的開口,如經常保持通暢,細菌就是侵入也能被竇腔內纖毛排出來,不致產生大問題,最怕就是開口被阻塞了。最常見的就是鼻息肉,另外尚有鼻腫瘤、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大等原因,因阻塞開口而形成鼻竇炎。 鼻竇炎最困擾患者的症狀是流不完或擤不掉的膿稠鼻涕、且鼻子不通引起呼吸不順暢、鼻涕往咽喉倒流使喉嚨經常不舒服、慢性咳嗽、嗅覺機能喪失、更有甚者引起頭痛、前額腫脹或有壓迫感等等。以上這些症狀久而久之使患者情緒日漸低落、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減低、失眠而嚴重的影響日常生活。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急慢性鼻炎、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厚、急慢性鼻竇炎、鼻息肉、過敏性鼻炎、增殖體肥大、鼻腔、鼻竇及鼻咽癌等鼻部疾病之檢查、治療及手術。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定義:增殖體,又可稱為「增殖腺」或「腺樣體」。
增殖體肥大乃位於鼻腔後方(鼻咽部)淋巴組織增生,與扁桃腺等口咽淋巴組織構成一環Waldeyer ring,為第一線對抗感染之組織。

解剖與發育:
增殖體位於鼻腔後方,鼻咽後壁中央,兩旁為耳咽管開口,於小孩時期特別明顯,約青春期以後,慢慢萎縮。

症狀及併發症:
1、張口呼吸:大部分發生於夜晚,嚴重時白天亦會常見張口情形。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耳炎乃中耳腔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所造成之發炎。人類耳朵解剖構造,主要分為外耳、中耳、內耳三部份。正常中耳腔必須含有和外界相同壓力的空氣,才能使耳膜、聽小骨將聲音以最大效率傳入內耳。中耳腔藉著耳咽管與咽喉相通,耳咽管可平衡中耳的壓力,中耳腔的分泌物並藉由耳咽管排至咽喉。

發生率:
中耳炎是小孩求醫最常見的原因。約70%的幼兒,在三歲前曾罹患一次以上急性中耳炎,其可能影響聽力或造成其他嚴重的併發症。一般好發於秋冬或春夏季節交替之際。

病因:
1、耳咽管功能不良:為最常見的原因。兒童的耳咽管一般較成人為短且水平,在感冒、過敏、鼻腔或咽喉感染時,病原較易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一、前言
鼻竇是人體的非常重要器官,因為它可以減輕頭部重量、調節呼吸空氣的濕度、溫度,美妙的聲音也必須靠它來調節。但是,一旦鼻竇生病了,整個生活品質將會大幅下降,嚴重者,甚至會造成腦炎或腦膜炎、失明、支氣管炎或肺炎;因此它是人體的重要器官,決對不能忽略它的存在。

二、何謂鼻竇炎和鼻息肉
1.鼻竇炎就是鼻竇因細菌或病毒侵入造成感染而發炎,它是一種阻塞性疾病,有如水溝被雜物阻塞而造成髒、臭的情形。

2.鼻息肉(鼻茸)是因為急性鼻竇炎未癒而致使鼻竇黏膜長期發炎、水腫逐漸形成,一般要3個月以上的時間。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鼻過敏的症狀有:鼻塞、打噴嚏、水樣鼻涕、鼻部搔癢、鼻涕倒流等等。
※ 鼻過敏可以分成二種:一種是對一些特定過敏原(如塵?、蟑螂、貓毛、狗毛、花粉、黴菌)過敏的「過敏性鼻炎」;另一種是沒有特定過敏原,只對冷熱過敏的「血管運動性鼻炎」,這種病人在接觸到冷空氣時常會發生鼻塞、流鼻涕或頭痛的現象。
※ 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主要有四:依序是1.環境控制 2.藥物治療 3.減敏治療 4.手術治療。
※ 血管運動性鼻炎的治療有二,依序是1.藥物治療 2.手術治療。
※ 環境控制:
■ 塵璊類:地毯、床鋪、沙發是塵?最多的地區,可以用下列五種方法來減少:
一、以吸塵器吸除棉被、枕頭、床墊、沙發上的過敏原和角落的灰塵,每週一次,持續3個月以上。
二、洗濯:被套、枕頭套、床罩,以55oC以上的熱水浸泡十分鐘後再清洗,每週一次,持續3個月以上。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