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部位於頭胸之間,在這狹窄的有限部位通過了肌肉、神經、血管、淋巴管、氣管、食道,還有內分泌腺,包括甲狀腺、副甲狀腺與部分的唾液腺。

在談癌色變的今天,不少人偶爾在頸部觸摸到了腫塊就驚慌失措,以為得到了癌症,事實上在門診經常遇到的是摸到正常組織而誤以為是腫瘤的人,所以如果有了懷疑,切莫自作主張,最好到門診接受詳細的檢查。

頸部周圍有顎骨、胸骨、鎖骨、顳骨、脊椎等骨做為骨架,而頸部較大的肌肉如胸鎖乳突肌、二腹肌等與頸部中腺,又將頸部分為前頸部、前側頸部、後頸部、後側頸部、鎖骨上部、下頷部與下頦部,這些劃定的部位發生的腫瘤,代表了不同的疾患病源或腫瘤。

而在頸部腫塊中,最常見的就是淋巴結的腫大,在人體中器官會有固定的淋巴管引流途徑,所以特定的淋巴腫大可以藉著來推論病源,淋巴腺是人體中堅強的防衛堡壘,可以過濾遠端來的病原或腫瘤細胞,保護近端部位的器官不受侵害,也就是說淋巴腺的腫大往往是次發性的,其原發部位可能不是頸部,而在頭部,若不找出原發部位,往往無法有效治療。

而淋巴腺的腫大又分為發炎性與腫瘤性,其間又如何區分呢?一般而言,發炎性的淋巴腫大多會有〝紅〞、〝腫〞、 〝 熱〞、〝痛〞四個徵兆,因是發炎造成,故可稱之為淋巴腺炎。至於腫瘤性的腫大,往往是無痛性,持續數週、數月,漸漸長大,因為不痛、不癢,往往為人所忽略,或是貿然接受了淋巴結的切片檢查,改變了頸部肌筋膜的相關位置及正常淋巴的引流,或是日後疤痕、纖維組織的生長,影響了日後腫瘤治療的預後。

頸部腫塊都不能做切片檢查了囉?亦不盡然如此,當多次的內視鏡檢查、肺部、乳房、上消化道檢查與鼻咽切片皆不得要領時,就必須懷疑是淋巴原發的疾病了。比如白血病、何杰金氏病、惡性淋巴肉腫往往必須血液檢查加上淋巴切片加以證實,才能做有效治療。

至於兒童惡性腫瘤則較少見,一般而言,以良性的先天性頸部腫瘤為多,比如鰓裂囊腫、甲狀舌管囊腫、囊狀水瘤,或先天性廔管造成的感染為多,往往須要加以切除才能根除病灶。總而言之,頸部腫瘤不要慌張,前往耳鼻喉科門診,接受詳細的檢查,十之八九可以獲得解答及有效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