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因為嚼食檳榔人口眾多,口腔癌發生率長期以來一直居高不下;在彰化縣更高居縣內第四位癌症死因[行政院衛生署,2006],彰化縣之口腔癌死亡率與發生率均幾乎為台灣地區的二倍。此外,香煙及酒精也視為口腔癌的致癌因子;長期食用檳榔、香煙及酒精的民眾其口腔癌發生率相對提高。 口腔癌常見的癌前病變有口腔白斑、口腔紅斑 、扁平樣苔癬變化等等。患者往往不自覺口腔癌早期的變化,因而無法及早就醫治療,以致於臨床上初次見到的口腔癌患者,其病程進展多是較為晚期,因而在治療後會有嚴重功能與美觀的缺陷;如果可以早期發現並早期治療,這種結果是可以避免的。




口腔癌是相當可怕的惡性疾病,侵患口腔、顏面部,造成病患的飲食困難、顏面畸型,病患往往無法回到社會工作,形成家庭及社會的嚴重負擔。口腔癌的治療方式,早期以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為主;晚期的口腔癌則須合併手術和放射線治療,甚至需要加上化學治療。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顯微手術的發達,病患已能得到較好的醫療照顧,包括腫瘤切除手術、配合的冰凍切片技術,顯微重建手術,及術後的復建工作,病患失能(disability)程度減低,社會負擔成本也相對降低。

口腔癌的後續追蹤治療,初期須密切追蹤是否有腫瘤復發的情形以確保治療的成功。長期而言,更須避免再接觸致癌因子如檳榔、香煙及酒精;並且須使用咽喉內視鏡全方位追蹤上呼吸消化道是否有第二原位癌產生,如此,才可以確保口腔癌治療的成功與延長口腔癌患者的生命。

中南部因檳榔文化而致口腔癌、咽喉癌之病人不少,若有上述的症狀時就應當尋找信任的「耳鼻喉及頭頸外科」醫師,對頭頸部癌症作診斷及治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To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